临床检验中新技术应用是大势所趋——访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刘树业教授
来源:
优游ub8平台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12-16 07:41:12
全国CD64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II期)启动仪式上,仪器信息网采访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刘树业教授,就项目初衷、人才教育培训以及LDT热点话题发表看法。
2023年3月18日 ,在第四届京津冀检验医师联盟2023共同年会开幕式期间,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组长单位的全国范围二十余家分中心合作一同推动的“全国CD64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II期)”启动。
仪器信息网专访了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技师刘树业教授,他曾担任“全国CD64感染指数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一期多中心组长单位的项目负责人。采访中,他对项目一期的立项契机和阶段性成果作了回顾介绍,并对项目二期的预期成果作了展望。此外,他还对检验人才教育培训、LDT等热点话题展开阐述。
感染指数多中心项目的初衷是希望能够通过多中心联合一同研究,发现高灵敏高特异感染性疾病的早期标志物,实现感染性疾病的精准诊疗并提升相应的诊疗水平。一方面,随着各种检验医学新技术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给临床检验医学带来新的问题与挑战。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的同时持续不断为百姓提供临床服务,这也对于临床新指标、新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临床检验新技术的应用必然是大势所趋。
如此一来,众多合作医院同时使用统一的方法学、统一的仪器设施进行协同试验,便能获取更具参考意义数据结果。
刘树业:安捷伦在项目中充分的发挥了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在疫情特殊期间,很多一线检验工作者十分忙碌,这时安捷伦积极主动承担联络工作,起到“穿针引线”关键及其重要的作用。促使了多中心各医院同一时间高效协同,实现用同一种方法、用同样的仪器获取相对更接近真实的数据结果。因此,安捷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项目的高效协同、快速落地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项目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推向更深入的临床检验与疾病诊疗,并且需要结论性的成果产出,因此工作更复杂,需要各参与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我们会计划去选不一样的疾病种类、危重程度以及临床用药情况,实现合理分组研究。
不同于科研领域,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同一时间段要处理的患者标本可达成百上千。这就要求我们在统一标准下,短时间内获取相对更真实有效的结果,这是我们所有检验人需要直面的挑战。
,而不少新技术依然面临着无法完全实现一致化和自动化的问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普及。正如当下临床检验中的生化分析、免疫检验仪器设施,大规模应用的前提是必须实现仪器标准化与自动化。
国内临床检验发展40年至今十分不易,目前整体的教育体系比较完备,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早期临床检验领域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学历层次低,但发展至今,不少大型医院对于检验人员的学历要求最低为硕士研究生,这也看出检验领域的蓬勃发展。
我个人认为检验人才的培养不可千篇一律,通过差异化的培养方式使不同的人才要发挥各自的作用。对于我国检验医学而言,需要有大量的人才科研探索,但是也更需要有一些真正的“工匠型”人才。对于“工匠型”的人才而言,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在岗位中磨练,精通熟悉检验技术及设备,能够充分了解仪器的性能并加以掌握运用,同时对整体检验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发挥更大的价值。有的人才更擅长研究课题项目,喜欢钻研探究临床检验的具体问题,也能充分的发挥其科研的价值。
早在两年前,国家药监局就正式提出了LDT概念,而后各地出台相应政策也开展了系列的试点工作。因为目前行业面临着很多瓶颈,新技术在进入检验领域中比较缓慢,有序地向前推进LDT,对于检验领域是有积极的意义。但LDT的推进也不宜过快,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有些技术如流式技术相对成熟,同时其他一些新技术也在发展过程中,在临床的应用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可能还要在相关行政部门的监管之下,充分的发挥各检验领域专家们的作用,稳步有序推进。
后记:笔者在与刘树业教授的交流中了解到在临床试验中,不同医院的各个操作者之间都会存在结果差异导致准确度较低的问题。此次联合多中心多单位一起来做,恰好弥补了这种不足,对于试验的结果可信度方面更为有保障。
探究CD64感染指数,进一步实现临床结合多指标动态分析——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
中国生命科学实验室设备市场简报(二):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带动这两类设备市场需求
凝聚三地临床检验力量,推进一体化高水平发展第四届京津冀检验医师联盟共同年会在津圆满召开
穆棱市共和中心学校120.00万元采购天平,搅拌器,生物显微镜,密度计,空气压缩机
探究CD64感染指数,进一步实现临床结合多指标动态分析——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医师王辉教授
促进流式应用,助力感染性疾病精准诊疗预后未来可期——安捷伦生物大中华区市场总监陈业
百人集聚共话流式前沿技术与应用细胞生物学前沿技术交流会(流式细胞分析分选技术专场)在上海顺利召开
从数字PCR“引路人”到“引领者”,解析伯乐的中国发展的策略——专访伯乐Bio-Rad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盛海刚
最新日程细胞科学前沿技术创新与仪器成果转化论坛一轮通知